那些年你陷入的疫苗误区

2022.01.28 09:51:09
0 阅读

近年来,疫苗事件层出不穷,让公众对疫苗的信心降低到了冰点。各种有失偏颇的报道、惑乱人心的谣传以及一些不切实际的科普,使人们陷入了一个又一个疫苗误区,对预防接种工作造成了冲击。

2019年12月1日,《疫苗法》正式实施了,这对老百姓来说,是天大的好事。从此,疫苗的接种工作,有法可依;疫苗的生产、流通都有法律监管;预防接种的异常反应,也都有了法律层面的处理依据。我们相信,预防接种工作未来可期。



今天,我们通过实例来细数几个疫苗误区,还疫苗、预防接种工作者以及儿童家长一个科学说法。

一、打疫苗会降低自身免疫力?

刚开始从事预防接种工作时,到了流感季,我准备给家人接种流感疫苗,却不曾想竟因为疫苗问题引起了家庭矛盾。爸爸坚决抵制疫苗,说接种疫苗会降低自身抵抗力,今年打了以后年年都得打,不然就容易感冒。还是身为医生的爷爷开明,认为老年人更需要疫苗的保护,不仅接种了流感疫苗,还接种了肺炎疫苗。

那一年,接种了疫苗的爷爷奶奶都没有患流感;妈妈也接种了疫苗,但是有轻微的普通感冒;而爸爸则经历了一次发烧、浑身疼痛并引发鼻炎的流感。最终,事实证明,接种疫苗是预防疾病最有效的手段。

接种疫苗不会降低自身免疫力。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(如细菌、立克次氏体、病毒等)及其代谢产物,经过人工减毒、灭活或利用转基因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。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免疫系统的特性,但是不具有致病性。当机体接触到这种不具伤害力的病原菌后,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,如免疫激素、活性生理物质、特殊抗体等;当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菌时,机体的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,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菌的伤害。整个过程,并没有制造出任何对身体有害的物质,接种疫苗是不会降低自身抵抗力的。

二、接种疫苗后发烧、局部红肿,可能是疫苗不合格或者操作不当

有一年临近春节,马上就要放假的时候,遇到了这样一件事。一个六周岁的小朋友,接种白破疫苗后胳膊红肿,家长火急火燎的来了,指名点姓找昨天接种的护士,还扬言要把我们接种门诊的房子拆了。因为他认为,是护士给孩子打疫苗时打坏了,不然胳膊怎么会肿。

经过仔细询问,好生安抚,家长才消了气,给予指导后,没过几天红肿便消失了。后来,这家生了二胎,对我们一直很信任。

疫苗作为一个异种抗原,注射到体内,发生轻微的不良反应属于正常现象。注射本身就已形成了轻微创伤,此外,疫苗中刺激产生抗体的成分和稳定剂、防腐剂都是刺激性物质,容易导致局部产生炎症,而且疫苗对身体来说是一种异物,同样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,引发机体的防御反应。因此,接种后可能会有一过性的红肿、发热,不会对身体造成严重损害。这些都是疫苗的特性决定的,因个体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反应,并非是疫苗质量的原因,也与护士的操作没有太大关系。

三、两种疫苗或多种疫苗同时接种,会加重不良反应

虽然,现在大部分地区都已按照规范的规定,执行多种疫苗同时接种程序。但是,仍然会遇到有疑问的家长,每到一次接种两种以上疫苗的时候,都会问一句“孩子能受得了吗?”

这点,其实不用担心,有研究表明,多种疫苗同时接种与单独接种一种疫苗,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上,没有显著差别。

乙脑和麻风疫苗、甲肝和麻腮风疫苗是比较常见的同时接种的疫苗,以上案例研究显示,同时接种是安全的,并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。

四、自费疫苗可打可不打

近年来,家长们对自费疫苗的接受程度较之前有很大提高,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家属认为既然是自费自愿的,就是不重要的,可打可不打。甚至,有些接种医生,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,也会这么说。

我们都知道,疫苗是用来预防疾病的。虽然疫苗被人为分为了免疫规划疫苗(免费)和非免疫规划疫苗(自费),但是疾病并没有因为疫苗的免费与否而停止传播。像水痘、流感等疾病,还依然肆虐;像肺炎,仍然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,但是,水痘疫苗、流感疫苗以及肺炎疫苗都是非免疫规划疫苗,是需要家长自己承担费用的。

人类预防疾病的途径主要分两种,一种是自然感染获得免疫力;一种便是通过接种疫苗模拟一次感染的过程来获得免疫力。接种医生接种非免疫规划疫苗并没有提成,不存在因为利益而昧着良心推销的情况。希望每个家长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,合理为宝宝接种疫苗。

五、接种疫苗,早一天晚一天都无所谓

在信息系统还不完善的那段时间,遇到过这样一个家长,带孩子来接种三周岁疫苗,但是距离3周岁生日还差一天。我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,都不能劝阻她想提前接种的决心。她辗转找了好几个局领导,最后终于如愿以偿。但是,给我们的信息录入、以及以后的工作开展带来很多麻烦。

在如今的环境下,是肯定不允许出现这种操作的,任何内部领导,都不能僭越法律的规定。但是,我们更希望家长真正理解预防接种间隔、免疫程序的意义。

接种疫苗,遇到特殊情况缓种,晚几天接种一般来说是可以的,但是提前接种是不可以的。疫苗接种的起始月龄,是经过科学研究、论证确定的,是能产生免疫应答的最小月龄,提前接种被视为无效接种。真正负责的家长,不会因为自身原因随意改变孩子的接种计划。希望广大家长相信接种疫苗的益处,遵守免疫规划的程序,崇尚科学、理性睿智。

进入误区不可怕,只要我们能及时的走出来。不切实际的谣言或许能蒙蔽双眼,但内心澄澈终将获得清明。人生一世,很多时候都是摸着石头过河,但心怀阳光终会指引我们走向希望。愿我们的接种医生都能勇敢,不畏惧流言,坚守岗位创造奇迹;愿我们的儿童家长都能睿智,不轻信谣言,崇尚科学收获未来。


作者:张旭,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