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同年龄段的体检项目建议!

2021.11.02 14:27:01
0 阅读

据《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》的数据显示,2017 年全国体检人数增长到 4.56 亿人次,体检覆盖率仅为35.8%。


相比美国、日本与德国的健康检查率已经高达74.2%、73.4%、和96.9%,我国健康体检的覆盖率还很低。


全世界目前的人群中,15%属健康人,10%属患病人群,而75%的人处于疾病的前缘,即亚健康人群。


健康体检主要针对这庞大的亚健康人群。在庞大的亚健康人群中,有70%以上年龄在28到45岁的青壮年,所以年轻不是保险柜,只有体检才是早期发现多种重要疾病的有效措施。


体检的重要性


由于生活作息不规律、生活方式不健康、饮食结构不均衡、缺乏合理运动、工作压过大等原因,现代人的健康问题已经相当严峻,但遗憾的是很多的健康管理意识淡漠。


知道体检的重要性后,还是要面对多种多样的体检项目。


不知道该查什么?


体检十年一关卡,一起来看看你在哪个年龄阶段!


20岁查传染病


很多人认为20岁的时候身体各项功能与抵抗力都是最佳的状态,不需要体检。


小道明确的告诉大家并不是!


出生的时候会注射多种疫苗,这些常规疫苗大多并非终身免疫。到了20多岁,人体内抗体很可能已经低于正常防御水平。这种情况下,如果没有及时补种疫苗,身体就会处于无保护的危险状态。


小道温馨提示:20多岁的年轻人体检时,要注意传染病的筛查,比如肝功五项和血常规。还要注重胸部X光的检查,因为肺结核在年轻人中也很多见。


30岁查血糖


有些人会问了:“30岁关注血糖是不是有点早了?”


不早!现在的人们相比从前普遍“吃得多、动得少”,加上忙于事业,应酬多,压力大,糖尿病的发病年龄普遍提前,30来岁发病也不在少数,尤其是糖尿病前期人群检出率很高。


小道温馨提示:建议30岁以上的人群至少一年做一次血糖检查,而且不仅限于查一次空腹血糖,因为50%左右的糖尿病人空腹血糖不一定升高,但餐后血糖会明显升高。有条件的人也可以监测糖化血红蛋白,更加准确。


40岁查心脏


以前人们认为到了五六十岁再关注心脏健康也来得及,现在40岁就得开始关注心脏。


心脑血管病年轻化,40来岁的人心脏猝死早已不是新闻。如果心脏问题不能早发现早诊治,突然出现急性心梗、冠心病时,其猝死率反而比习惯了防范未然的老年人更高。


小道温馨提示:人在四五十岁时,心脏和血管都会有一个明显的老化,特别是对有心血管病家族史的人来说,定期检查很有必要。


50岁查骨和肠


到了50岁,除了以上年龄需要查的内容之外,女性一般刚刚绝经,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,钙流失增加,因此患骨质疏松的女性要远远多于男性。


50岁的人,如果出现浑身疼痛、易骨折等症状,就该考虑患有骨质疏松症了。


50岁的人还应关注肠道健康。在做肠道体检时,要更加注意肠息肉、慢性溃疡等病变,防止这些小的病变发展成肿瘤。


小道温馨提示:这个年龄段的人一般都或多或少出现骨质疏松,建议每年做一次骨密度检查。普通人应该每年进行一次大便常规检查,每两到三年做一次肠镜和胃镜检查。有既往病史等的高风险人群,则应该每年都进行一次胃镜和肠镜检查。


60岁全面查


60岁是老年生活的开始,这个年龄的老人,应该展开全面体检,而不再是有所侧重的检查。另外,老人由于血管老化脆弱,出现暴聋、暴盲的情况也很多见,多与耳和眼的供血血管突然栓塞有关。


小道温馨提示:除了心脑血管、糖尿病、恶性肿瘤、肾损害、甲状腺慢性疾病等大病的检查,老年人还应该注意听力和眼底病变的预防。


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身体没有不舒服,就没必要体检;还有人认为体检是为了看病开药。


小道想要告诉您,体检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了解身体的状况,进而进行饮食或运动的干预,预防疾病的发生。


及早发现身体存在的问题,早期诊断,早期治疗,提高疗效。预防疾病往往比治疗疾病花费的医疗成本小很多。